近年来的冬天是越来越冷,而与此有一种“千年极寒”的说法在网上流传开来了,说这将会是人类历史上过去一千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但实际上很冷,但并没有到达那个程度,有学者研究发现明朝时期曾出现过一次千年极寒的情况,千年极寒的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千年极寒是什么?
千年极寒,指人类历史上过去一千年里最寒冷的时期。某些人认为,千年极寒大约发生于明朝末年,约为1580-1644年间。但在大众舆论中,一般是指被广为传播的谣言——即2011年为千年极寒。虽然专家已经证实这是个谣言,波兰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也出面澄清,表示对媒体的这种断章取义行为的不满。但在多次辟谣未果后,部分媒体接受了用千年极寒代指2011年冬天的说法。 2011年虽然被认为更接近一个暖冬,但由于这种舆论作用,使得“千年极寒”的流言传播极为广泛。同时,部分行业商家也利用这一概念炒作,使得真相在大众看来越发扑朔迷离。
千年极寒的起源:
千年极寒的说法源自于一位波兰科学家对欧洲冬天气候的预测,按照他的说法,过去两年内,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湾流减弱到原强度的一半,所以欧洲今年会出现千年里面最冷的冬天。还有的版本说是“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导致了北大西洋的湾流强度减弱,从而使欧洲今年的冬天极冷。这些消息传到国内后,经过媒体演绎,就变成中国也要出现“千年最冷”的冬天了。
明朝千年极寒有多冷?
历史上,千年极寒指的是明朝末年左右,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低得多,夏天大旱与大涝相继出现,冬天又极寒无比,不光河北、,连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地都狂降暴雪。明末清初《阅世编》、《庸闲斋笔记》,以及《明史·五行志》、《清史稿·灾异志》等等文献中都提到了这种奇特气象。明朝千年极寒时期,极度寒冷骤然加剧,粮食产量骤然下降,这对于一个人口庞大的帝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这样长时间和高密度的灾害极度削弱了明朝的国力,到了1619年整个“千年极寒河期”中气温最为寒冷的时期整整肆虐了20余年,这时发生了萨尔浒之战,以火器军械为主要战力的明军被迫在粮草和装备都匮乏,且训练并不足备的情况下和后金军开战,更为不幸的是此战中的三个分战场上,明朝军队的数量都不如后金军,后金军以其机动性取得了每每数倍于明军的优势兵力,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
千年极寒时期,不仅中国北方受到影响,就连江南,也因为气温的异常,出现了河面结冰的情形。谈迁提到,1654阳历11月,吴江运河冰厚三尺多,而且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阳历11月南运河封冻,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可见顺治年间,江南天气的寒冷。另外,当时,也出现了长江结冰的记载。
下一个千年极寒在2030年?
近日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进入罕见的“休眠期”,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太阳的活动将非常衰微,届时全球气温恐大幅度下降,地球将步入一个“迷你冰河期”。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根据目前监测到的数据,如今太阳的活动性正处于近百年的最低点,这种状况非常类似于太阳活动极小期。
千年极寒是否有科学依据?
其实,用“千年”、“极”这些字眼来谈几个月后的天气状况,本身就是极不靠谱的。按照现在的气候预报水平,科学家只能谈谈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大概的变化区间。他们可以预报几个月或者几年后的平均状况大概是什么样子,但几个月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具体天气状况,比如极端低温,超强风暴等,现阶段的气候模型还是无能为力。因此,就算“波兰科学家”能够预测出今年冬天比以往总体要冷一些,但受现有气候模型能力所限,也无法得出“千年最冷”的科学结论———这还没有考虑到以下事实:科学家对过去千年内最低温度到底是多少都不太清楚。
还有一点也值得大家注意。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非常关心的话题。如果原报道里面提到的欧洲面临“千年最冷”冬天的结论真站得住脚,那绝对算得上是比较大的科学新闻了。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样的消息,像很多权威的外文媒体早就会抢着做深入报道了。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只有几家不知名的媒体的少数新闻报道。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千年极冷”这条消息的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