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新物种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下群体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因为基因交流并未中断,群体分化并未超出种的界限。只有通过隔离才能最终出现新种,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澳大利亚渔民捕获罕见锤头鲨鱼
日前,澳大利亚东海岸的一群渔民在新南威尔士捕获了一只锤头鲨,鲨鱼在被渔民拖至海岸前已经死亡。这只锤头鲨长6米,重约1.25吨。据悉,这只锤头鲨游至澳大利亚东海岸后造成当地渔民近期的捕鱼量锐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家鲨鱼博物馆还打算买下着头锤头鲨进行展览。
一些锤头鲨种类已经被野生保护组织列为全球濒危动物名单。一般来说,锤头鲨和白鲨生活习性并不相同,也不轻易攻击人类。鲨鱼进食时间一般为黄昏或清晨,在这个时间段,靠近海岸生活的人们应当尽量避免在海岸边活动,以防被鲨鱼攻击。
锤头鲨,游弋于温带海洋区域,头部形状扁平,并向两边横向扩展。。这种特殊的头部构成可以帮助锤头鲨在海底寻找捕获猎物。在国际鲨鱼攻击列表中,锤头鲨排行第七。对人类来说最危险的鲨鱼鱼种为白鲨。
6、缅甸捕获2米多罕见白象
缅甸西北部若开邦孟都镇区捕获一头罕见白象。据了解这头白象高2.16米,年龄大约为18岁。这是缅甸近10年以来发现的第5头白象。缅甸人自古以来崇拜白象,认为“盛世出白象”。
泰国、老挝等其他亚洲国家也非常喜爱白象。白象一直被视为王权和繁荣的象征,古代通常为君王贵族私有。
5、马达加斯加发现最小变色龙
德国和美国科学家日前在马达加斯加新发现4种变色龙,它们成年后的躯干长度仅有指甲盖大小,可能是迄今世界上最小的变色龙。
这些变色龙在马达加斯加东北部哈拉岛的热带雨林里发现的,都来自侏儒枯叶变色龙属,如果尾巴伸直,从鼻尖到尾部总长29毫米。它们仅在枯叶间活动,长相非常相似,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分析才确认它们分属4个不同种类。不过,“名不符实”的是,这些变色龙身体呈棕色,并不变色,但这种颜色对它们形成了“绝佳的伪装”。